王揖唐:认贼作父的晚清进士,转身为华北头号大汉奸,晚年被枪决
王揖唐:三叩拜日酋,厚颜称外臣
明末大学者顾炎武曾说过一句名言,“士大夫之无耻,是谓国耻。”在民国汉奸群像中,这样的士大夫比比皆是,他们认贼作父,厚颜无耻,如满洲国之郑孝胥、华北之王克敏,无一不是这一大批汉奸的典型,节操碎了一地,实在是让读书人汗颜。
“汉奸”一词,公认为最早出现于宋代;,而中国第一个大汉奸,主流说法是始于汉文帝时的中行说,这个太监对派他随和亲的公主,去那大漠受苦深为不满,于是便投靠了匈奴,铁了心的与大汉王朝为敌,危害甚大。
自此后,汉民族中的汉奸便层出不穷了,历朝历代,如过江之鲫,而纵观汉奸潮的缘由,有一个很概括的说法,即汉奸现象的出现,是“肇于汉初御胡,行于两宋抗金,复兴于清末列强侵华,大盛于伪满及抗日时期矣。”此说法很是精准。
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可谓是多如牛毛,在世界战争史上,中国是唯一“伪军”多于外国侵略军的国家,光大型的亲日政权就建立了七个,他们既相互勾结又争斗,并且内部也是倾轧不断,上演了一出出狗咬狗的闹剧,比如建立于北平的伪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”中的王克敏和王揖唐。
王克敏是这个伪政权的“委员长”,妥妥的一号人物,而王揖唐是委员会委员兼赈济部总长,自然是王克敏的部下,但二人却有着一层很搞笑的亲戚关系,简言之,王揖唐是王克敏的“岳父”。
“女婿”王克敏比“岳父”王揖唐大四岁,北洋时期,二人分属不同的阵营,王克敏是直系军阀的骨干,而王揖唐是皖系大佬段祺瑞的亲信,所以,二人并非是一个利益集团的成员,而且是斗得鸡飞狗跳。
后来随着时局的发展,在王克敏混得风生水起之时,王揖唐则灰头土脸地四处碰壁,仕途很是不顺,整天地郁闷不已。
于是,为了前途的王揖唐,不得不巴结始终高他一头的王克敏,他将自己小老婆顾红珠在妓院中收养的“义女”,现在已是当红名妓的小阿凤,送给了王克敏当了小妾,所以才有了这一层匪夷所思的亲戚关系。
这对“翁婿汉奸”可谓是“相得益彰”,也是名副其实的文人,妥妥的士大夫,尤其是王揖唐,在文学造诣上,要比王克敏高出不少,他众多著作中的《逸唐诗存》和《童蒙养正诗选》在诗界是有着很大影响的,尤其是他所著的《今传是楼诗话》,还曾入选了国学宝典。
童蒙养正诗解三卷
王揖唐,名赓,字慎吾,号揖唐,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世代书香门第,大清末代科举时,以全国第八名的成绩考中进士,这在民国时期如潮水般的名人,甚至国学大师中,是少有人能及的,此榜的状元是刘春霖,同年中的名人有谭延闿、沈钧儒和汤化龙等。
王揖唐从小就聪明异常,读书过目不忘,轻松地考中进士后,便被授与兵部主事,他才华极高,如果不是处于“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”,在中国的国学大师中,定有王揖唐的一席之地。
王揖唐
当时的军机大臣徐世昌很看重王揖唐,推荐他去日本留学,先学武,后又习文,在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后回国,成为精通中西之学的“双料进士”,还曾出使俄国,参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。
王揖唐这样的人才,在大清自然会受到重用的,在徐世昌的保荐下,这位“学通中外、文武兼务、才堪大用”的人才,在历任了一系列的官职后,竟担任了吉林兵备的协统,这可是相当于现在的旅长的高官,在当时清军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新军中,这也算是掌握实权的土皇帝了。
有些搞笑的是,在他正混得风生水起之时,辛亥革命爆发,有人举报王揖唐参加了革命党,对他进行了全国通缉,于是王揖唐只好东躲西藏,狼狈不堪,蜗居避祸。
梁士诒
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时, 任命回国后王揖唐为总统府秘书,他左右逢源,长袖善舞,甚至挤走了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,故而有“双手抓住袁总统,一脚踢开梁士诒”之说。
伪政府成立时的汉奸们
当袁世凯意欲称帝时,王揖唐更是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,于是,他被洪宪皇帝封为一等男爵,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。
袁世凯称帝
袁世凯死后,王揖唐投靠了合肥老乡段祺瑞,在此期间,王揖唐当选为议员,一路高升;当段祺瑞组织临时参议院,任命王揖唐任议长,后来又成为众议院议长,主导安福国会,一时位高权重,风头无两。
而王克敏则是为直系冯国璋效力,皖系战败后,身为直系的王克敏得势,王揖唐很是郁闷,为了巴结王克敏,于是上演了那出“翁婿”闹剧。
居室宁忘三字苟,为邦愧未一言兴,
移山已识愚难及,浮海从知计未差;
天不可升犹毁孔,人虽欲杀愧非侨,
天生我岂丧家狗,予侮谁为毁室鸠。
心比天高的王揖唐自然是不甘久居人下,他以诗抒怀,以圣贤自喻,一心想找到能帮助他出人头地的势力。
段祺瑞
谁知,风水轮流转,经“北京政变”及一系列军阀混战后,段祺瑞又重新上台,于是,王揖唐又扬眉吐气了起来,段祺瑞对他是信任有加,任命他为安徽省长,衣锦还乡,很是得意。
由于直系的主要后盾是日本人,而王揖唐又有留日的经历,因而成为段祺瑞政府同日本打交道的重要人物,也为他日后成为汉奸埋下了伏笔。
抗战爆发前的几年时间中,王揖唐周旋于日本人和蒋介石政府之间,担任了华北地区一系列组织的重要官员,如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等等,是亲日派的代表人物。
“七七事变”后,王揖唐公开投敌,在王克敏为首的伪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”中担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。
章太炎
王揖唐思维敏捷又舌巧如簧,不过,他却也做了件好事,那便是他的一席话,让被袁世凯软禁后愤而绝食的章太炎改变了主意,在好吃好喝的待遇下,最终脱离了囚笼。
但是,他的这个长项也时常有碰钉子的时候,当年日本人为拉拢文人进入伪政权,为世人作标杆时,意欲请清王朝最后的状元刘春霖出山,可无论如何地威胁利诱,刘状元就是不从。
刘春霖
作为刘春霖同年进士的王揖唐主动请缨,他带着厚礼上门游说,谁知刘春霖大义凛然地对他一通驳斥后,泼茶于地,绝情断交,将他赶出了家门,这对昔日好友就此分道扬镳。
在王揖唐当汉奸期间,竭力推行“治安强化运动”,为日本人筹集军粮,制造了“无人区”和大量惨案,所犯罪行罄竹难书;在替日本人卖命之时,他也大力中饱私囊,积累了大量的财富。
在当时,王揖唐的文名是相当高的,造诣也相当深厚,面对各方势力的博弈,他虽然四处钻营,但内心深处却也有些矛盾,比如他在青岛同日本人会谈期间,就写下了一首名为《感怀》诗:
北风吹雪漫天寒,满目沧桑不忍看,
尺土尚归周版籍,遗民犹著汉衣冠;
是谁布局重重错,相对枯棋著著难,
挽日回天宁有力,可怜筋骨已凋残。
从诗中的内容来看,对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,抛开他汉奸嘴脸不说,这诗是写得相当好的,是他心底良心的灵光乍现还是其他原因,就不得而知了。
他的诗写得很棒,书法也是一流,但他也以此来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,毫无底线可言,特别是他去日本访问时,受到裕仁天皇的接见,他不仅奉上了大批中国珍贵的文物,回来后还作诗一首,极尽谄媚之能,诗曰:
八纮一宇浴仁风,旭日萦辉递藐躬;
春殿从容温语慰,外臣感激此心同。
面对蕞尔小国的天皇自称外臣,这也算是厚颜无耻到极点了,奴颜婢膝的嘴脸在汉奸群像中也是少见;对此,在日后民国政府审判汉奸时,他还狡辩说,这只是“文人游戏之笔墨,无深大义。”
王揖唐(右)拜会上海“市长”陈公博
更有甚者,当策划“九一八事变”的日本战犯,臭名昭著的板垣征四郎被调回国,王楫唐在欢送宴会上不仅高赞其在中国功高勋著,还称板垣的离去,“真令人有离别慈父之感。”这认贼作父的丑行,令在场的众多汉奸都不好意思了。
王揖唐从心底里是看不起比他大四岁的女婿“王克敏”的,当汪精卫公开投敌后,他南下投靠了南京的汪精卫,被任命为“考试院长”,后来他又联手汪精卫,将王克敏赶下台去。
王克敏 王揖唐
于是,王揖唐如愿以偿地登上了“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”的宝座,成为华北地区的“第一汉奸”,更加丧心病狂地为日寇卖命,得到了日酋岗村宁次的表扬。给华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。
抗战胜利后,王楫唐自然难逃被审判的命运,但他始终是装疯卖傻,不是在监狱中装病,就是到庭后也一言不发,一直拖延了两年的时间,直到1948年9月方被判决死刑,在北京执行了枪决,时年71岁。
在执行过程中,王揖唐拼命挣扎,以至于行刑的士兵连开数枪都未击中要害,直到第七枪方才将其毙命,这恐怕也是极为少见的事例了。
公审时的王揖唐
观“双料进士”王揖唐的一生,真是文人汉奸中的典型,有句话说得好,“流氓不可怕,就怕流氓有文化。”他满腹经纶却自甘堕落,弃民族大义而卖国投敌,数典忘祖,与人民为敌,实在是个狼心狗肺、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,可怜又可恨,最终身背千古骂名而为后人所不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