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中国56个民族简介

中国56个民族简介

如果你记不住56个民族都有那些,请留存下图备查

1、汉族,10亿多人口,分布于全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,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%,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,真正实现了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。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,汉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,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,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建立起以平等、团结、互助、共同繁荣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发展,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奋斗谱写的五十年崭新的历史,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。

2、蒙古族,480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、西北等地区。以从事畜牧业为主,蒙古族人民性格豪放、能歌善舞,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。

3、回族,860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省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,有本民族特殊的饮食习惯,科学文化比较发达。

4、藏族,459万余人,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藏族以农牧业为主,信仰喇嘛教,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,藏历、藏医、文学、歌舞、建筑艺术等都有其独特风格。

5、维吾尔族,721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天山以南,北疆伊犁等地亦有分布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信仰伊斯兰教,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,民族音乐丰富多彩,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。

6、苗族,739万余人,聚居在贵州、云南、湖南以及广西、四川等省、区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民族文化表现为共同基础上的多样性,以芦笙为代表的音乐舞蹈以及挑花、刺绣、染、银饰、剪纸等工艺美术均久负盛名。

7、彝族,657万余人,主要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省、区。主要从事农业,文化艺术丰富多彩,传统工艺美术、漆器、刺绣、银饰、雕刻、彩绘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。

8、壮族,1548万余人,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,以及云南、广东等省,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擅长种植水稻,手工艺品中的壮锦、练子布驰名中外,壮族文化丰富多彩,壮歌、壮戏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
9、布依族,254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贵州黔南、黔西南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编织和陶瓷技艺高超,传统刺绣、蜡染,享誉全国。

10、朝鲜族,192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,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聚居区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擅长在北方种植水稻,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,信仰基督教和儒教,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。

11、满族,982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辽宁省,其余散居在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北京、内蒙古等省、市、区。满族历史悠久,文化、科技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中,曾结出丰硕的果实,他们为维护祖国的统一,经济文化的发展,建立过重要的功绩。

12、侗族,251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贵州、湖南、广西等省、区。以从事农、林业为主,有众多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,其传统文化丰富多彩,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最负盛名。

13、瑶族,213万多人,分布在广西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等省、区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瑶族多居住在高山峻岭地区,由于居住地区或服饰的不同,有“盘古瑶”、“过山瑶”等多种称呼,瑶族精于染织、刺绣,服饰丰富多彩。

14、白族,159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。白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,天文、历法、气象、建筑、雕刻、绘画和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。

15、土家族,570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湖南、湖北、四川等省。土家族与汉族接触较早,受汉族影响较多,主要从事农业生产,文化艺术丰富多彩,土花铺盖“西兰卡普”和摆手舞被称为土家族艺术之花。

16、哈尼族,125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。哈尼族世代以从事农业为主,保持着父子连名的习俗。哈尼族能歌善舞,流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“冬波嵯舞”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。

17、哈萨克族,111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从事畜牧业,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,信仰伊斯兰教,能歌善舞,擅长赛马、叼羊、姑娘追等体育项目。

18、傣族,102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,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信仰小乘佛教,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欢庆节日的盛会。

19、黎族,111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海南省。黎族以稻耕农业为主,兼营狩猎、采集。手工业以纺织、制陶著名,黎族民歌曲调丰富,音乐舞蹈风格多样。

20、傈僳族,57.4万余人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兼营采集、狩猎。有本民族的文字,并有许多名不虚传的诗歌、民谣,

21、佤族,35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。以从事农业为主。1957年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。信仰原始宗教,崇拜自然。喝茶、饮酒和嚼槟榔是佤族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。

22、畲族,63万余人,大部分散居在福建和浙江两省。主要从事农业,是一个善歌唱的民族,山歌内容丰富多彩,特别是二声部重唱“双条落”在我国民歌演唱形式中颇具特色。

23、高山族,约30多万人,主要聚居在台湾省,散居大陆东南沿海等地的有2900余人。从事农业,兼营狩猎和捕捞。精于雕塑和绘画,有民族语言无文字,信仰原始宗教。

24、拉祜族,41万余人,聚居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,临沧、思茅地区也有分布。从事农业崇拜多神、住宅与傣族竹楼相似,拉祜族舞蹈多用脚踏,传统的舞蹈有芦笙舞,样式多达三、四十种。

25、水族,34万余人,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水族擅长农耕,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、民间传说、大歌、舞蹈以及特有的衣着婚丧习俗等,水族的刺绣、印染、雕刻以及精湛的纺织技术都有浓郁的民族特色

26、东乡族,37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。从事农业,信仰伊斯兰教,妇女擅长刺绣,“花儿”是东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,几乎人人都能编会唱,歌声高吭嘹亮,自由奔放。

27、纳西族,27万余人,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从事农业,民间文学内容丰富,建筑、雕刻、绘画和音乐舞蹈等风格独特,“东巴经”是纳西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28、景颇族,11万余人,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山区。从事农业,男子习猎,妇女编织,有本民族的文字。民间传说故事常与音乐相结合,又说又唱,优美动听,舞蹈多为集体舞,以雄浑的本鼓、扩锣伴奏。

29、柯尔克孜族,14万余人,聚居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以从事畜牧业为主,有本民族的文字,历史叙事长诗《玛纳斯》规模宏大,语言生动,被誉为民间文学中的奇葩,传统工艺美术有刺绣、擀毡、雕刻、织花、制作金银饰品等。

30、土族,19万余人,聚居在青海省互助、民和、大通等县。以稼穑为主业,有本民族的语言,信仰藏传佛教。土族人擅长歌舞,民间文学丰富多彩,世代相传。

31、达斡尔族,12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黑龙江以及新疆等省、区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兼营牧业和狩猎业、信仰萨满教,民间文学丰富多彩,善骑射、摔跤、曲棍球等传统体育活动,有“曲棍球之乡”的美称。

32、仫佬族,15.9万余人,聚居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信奉道教,崇拜祖先,山歌和彩调戏是仫佬族最喜爱的娱乐,“走坡”是男女社交的主要形式。

33、羌族,19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,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羌族活动的记载,以从事农业为主,擅长围堰打井和石砌建筑,石室碉楼造型独特,坚固壮观,工艺精湛。

34、布朗族,8.2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勐海县、双江和澜沧等县。从事农业以种旱稻为主,信仰小乘佛教,每逢节日布朗人总是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,欢乐无穷,妇女喜嚼槟榔。

35、撒拉族,8.7万余人,主要聚居在青海省、甘肃省。以从事农业为主,园艺业较发达,有本民族的语言,通汉文,信奉伊斯兰教,妇女擅长刺绣,撒拉族有多彩的风情习俗和民间口头文学。

36、毛南族,7.1万余人,聚居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,其余散居在广西北部。主要从事农业,以饲养菜牛闻名,信仰万物有灵,崇敬祖先。闻名遐迩的花竹帽是毛南族特有的工艺品,石雕、木雕和竹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。

37、仡佬族,43.7万余人,分布在贵州省的20多个县市,少数散居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。主要从事农业,手工业较发达,信仰原始宗教。仡佬族的诗歌、传说、民间文学、歌舞都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。

38、锡伯族,17万余人,半数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,其余散居在辽宁、吉林等省。从事农业,多信仰萨满教、藏传佛教,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,擅长骑马、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。

39、阿昌族,2.7万余人,聚居在云南省陇川、梁河、潞西等县。从事农业,以种植水稻为主,信仰小乘佛教、阿昌族喜歌舞,民间工艺造诣颇深,刺绣、染织、雕刻等闻名中外,特别是制铁业历史悠久,技术高超。

40、普米族,2万9千余人,分布在云南省兰坪、宁蒗、丽江等县。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,信仰多神和藏传佛教。“四弦琴”是普米族欢乐、吉祥、幸福的象征,每逢节日都弹琴欢庆。

41、塔吉克族,3.3万余人,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及喀什地区。主要从事畜牧业、兼营农业,信仰伊斯兰教,塔吉克人性格豪放、勇敢、坚韧,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。鹰是塔吉克英雄的象征。

42、怒族,2万7千余人,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峡谷的碧江、福贡、贡山等县。从事农业,信仰原始宗教。喜爱歌舞,民间文学丰富,诗歌多为即兴编唱,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。

43、乌孜别克族,1.4万余人,散居在新疆的许多县、市。从事商业、手工业及农牧业,信仰伊斯兰教,有本民族语言,其民族舞蹈以优美轻快、旋转快速多变而著称,绣花小帽、床单、枕套是乌孜别克的传统工艺品。

44、俄罗斯族,1.3万余人,分布在新疆的伊犁、塔城、阿勒泰、乌鲁木齐等地,少量住在内蒙古、黑龙江一带。从事农牧业,擅长园艺和养蜂,使用俄文,信仰东正教、长期保持早期在俄国生活的传统习俗,重视文化教育事业。

45、鄂温克族,2.6万余人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。从事畜牧业和农业,大多信仰萨满教,牧区信仰藏传佛教。鄂温克族重礼好客,喜歌舞,民间舞蹈豪放朴实。

46、德昂族,1.5万余人,聚居在云南省潞西县和镇康县。从事农业、手工业,以开田种茶闻名,有本民族的语言,信仰小乘佛教,喜音乐舞蹈,民间有绚丽多彩的刺绣和雕刻艺术。

47、保安族,1.2万余人,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。从事农业兼营牧业和手工业,信仰伊斯兰教,保安族人能歌善舞,民间文学丰富,几乎人人都能触景生情的即兴而歌。

48、裕固族,1.2万余人,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等地。从事畜牧业兼营狩猎,信仰藏传佛教,裕固族擅长造型艺术,有丰富的口头文字,包括历史传说、故事、歌谣和谚语。

49、京族,1.8万余人,聚居在广西防城市的巫头、山心、沥尾三个美丽富饶的小岛上。以渔业为主,农业为辅,信仰佛教、道教,‘唱哈“节是京族的传统节日,独弦琴是其特有的民间乐器。

50、塔塔尔族,4800余人,主要散居在新疆乌鲁木齐、伊宁、塔城等地。从事商业,有本民族的语言、文字,信仰伊斯兰教,文化生活丰富,音乐富于豪放的草原情调,乐器种类多,文化教育发达,曾为新疆开发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。

51、独龙族,5800余人,聚居在云南西北部贡山县独龙河谷。从事山地农业,信仰万物有灵,崇拜自然物,独龙族喜饮酒,擅长狩猎,他们能歌善舞,重友好客。

52、鄂伦春族,6900余人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。过去以狩猎为生,五十年代以来,为了保持兴安岭的生态平衡,由狩猎转为养猎并举,鄂伦春人信仰萨满教,古朴典雅的桦皮工艺最为著名。

53、赫哲族,4200余人,聚居在松花江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。历史上以捕鱼狩猎为主业。赫哲族盛传丰富多彩的说唱文学和民间故事,音乐、美术、图案装饰、刺绣、雕刻等传统工艺颇具特色。

54、门巴族,7400余人,聚居在西藏门隅地区的错那及墨脱、林芝等县。从事农业兼营牧业,有本民族语言,信奉藏传佛教及原始宗教,门巴人多才多艺,擅长竹编,口头文学丰富“萨玛”酒歌和古典情歌广为流传。

55、珞巴族,2300余人,聚居在西藏东南部珞瑜地区。人口稀少,发展缓慢,从事农业兼营采集狩猎,信仰原始宗教,有本民族语言,无文字。男子善射猎,珞巴族口头文学丰富,每逢节庆必饮洒对歌。

56、基诺族,1.8万余人,聚居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。从事农业,有悠久的种茶历史,有本民族的语言,基诺人盛行集体围猎,喜歌舞,逢年过节聚在一起,生情起舞,很有民族特色。

相关推荐

​顺丰跨界营生鲜 今东三省加速布局

146

顺丰跨界营生鲜 今东三省加速布局 据悉,顺丰近日开通哈尔滨,大连,长春等17个东三省主要城市的生鲜配送。这也是继今年7月份顺丰扩展生鲜配送布局105个城市之后的又一次顺丰布...

​实拍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地方镇江古城

​实拍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地方镇江古城

111

实拍传说中白娘子水漫金山的地方镇江古城 “水漫金山”是《白蛇传》里最为扣人心弦的一个情莭,大约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晓的。 这段故事说的是白娘子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许...

​日本女星—今田美樱

​日本女星—今田美樱

171

日本女星—今田美樱 今田美樱,日本女演员和模特,出生于1997年3月5日。 她最早在高中二年级时被星探发掘,并开始参与广告拍摄进入了演艺圈。2015年,她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《我...

​枪怎么画 简笔画 绝地求生

​枪怎么画 简笔画 绝地求生

56

枪怎么画 简笔画 绝地求生 UMP9冲锋枪:步骤①先用线条画出枪口和枪管,上方用点画出锯齿; 步骤②接着在后方画上枪把和子弹夹,枪管下方用线条画出支架和扳机; 步骤③开始上色...

​莱临高铁(四)临沂市兰山区段大致线路图

​莱临高铁(四)临沂市兰山区段大致线路图

163

莱临高铁(四)临沂市兰山区段大致线路图 莱临铁路全长约114公里,临沂市境内约94公里,临沂市政府多次举行新闻发布会,推进铁路进程,据悉目前正积极协调国铁集团、国家发改委...

​今日头条1元就可以提现了,不需要够50元了

​今日头条1元就可以提现了,不需要够50元了

127

今日头条1元就可以提现了,不需要够50元了 #万能生活指南# 之前,我们在今日头条写文章的收益超过50元才可以提现。从1月25日起,头条对提现门槛降低了,1元就可以提现了。 在今日...

​ROG败家之眼超高清壁纸(三)

​ROG败家之眼超高清壁纸(三)

99

ROG败家之眼超高清壁纸(三) 听说最近华硕败家之眼连连上新,快来选一张属于你的壁纸吧~原图私信发邮箱,免费发送 原图4K 私信索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