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人觉得《长津湖》太能吹了!他们眼中的朝鲜战争应该是这样的
《长津湖》的热映,让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再一次立体地呈现在国人面前。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人,对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在异国他乡,为了保家卫国、抗击侵略而付出的奋斗与牺牲而深感自豪和骄傲,但战争结束后的这几十年,作为我们对手的美国人,对这场战争是何看法呢?
对美国来说,朝鲜战争是一段耻辱和回忆。一方面,这是美国自建国以来,对外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而未胜的战争;另一方面,把自己打到谈判桌上的,竟然是一个被欺侮了一百多年、刚刚建立新政权、百废待兴的国家,竟然是一群装备及其简陋、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队伍!
也正是因为如此,美国人对朝鲜战争有着微妙的态度,颇像把头埋进翅膀里的鸵鸟,觉得自己不看、不想,就相当于那件事没发生。基于此,美国人产生了三种态度,分别是集体遗忘、否认失败和淡化中国。
01.集体遗忘
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,美国对于这场战争的主流态度就是集体遗忘,曾有人为此笑称:“美国人在这件事上(指的就是朝鲜战争)集体犯了病,那就是‘集体遗忘症’”。
大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,无论是好莱坞,还是美国出版的书籍,有大量关于二战的,也有不少关于越战的,但很少有关于朝鲜战争的。这是为何呢?
原因之一就是,他们把这场没有最终结局的战争(名义上双方只是停战,表面上打了平手)视作耻辱,想想也是,如果一个拿枪的大兵没有打过一个拿刀的农民,这个大兵肯定不好意思反复提起这件事;同理,如果一个家中富裕、经常上补习班、常年在学校排名第一的学生,竟然和一个常年排名倒数、家中贫寒、上不起补习班只能靠自己超强的意志去努力的学生并列第一,那是多么屈辱的一件事!
原因之二就是,美国并不是一个习惯正视自己的失败和挫折的国家。这个国家,总是对自己的荣耀记得一清二楚,总是反复回忆,仿佛越回忆越甜蜜、越有成就感。但对于自己有些不光彩的过去、不成功的历史却不敢正视、不愿提及。回忆光荣当然无可厚非,但正式失败、检讨原因何尝不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呢?这一点上,美国人做得远远不如中国人,中国人向来认为,前事不忘后事之师,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。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民族永远不会进步,仅从这一点看,中国也必将超越美国。
原因之三,与美国人的性格有关系。美国人喜欢极端,他们从来不懂得和而不同的意义,在他们眼里,只有对和错、正义与邪恶、成功与失败,没有中间地带。然而朝鲜战争,在他们眼中,没有赢,也没有败,就那么尴尬的一场平局,根本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,因此被忽视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02.否认失败
从表面上看,朝鲜战争的确是达成了平局,没有赢家。但从战略意义上看,中国其实赢了,因为达成了战前制定的战略目标,那就是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。这一点美国人心知肚明,因此他们虽然不承认自己赢了,但也从来不敢说中国输了。但这一主流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,出现了一些变化。
2010年,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,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抛出了一个异于过往的言论:朝鲜战争不是平局!美国赢得了朝鲜战争!
奥巴马的这一言论,被人们称为“以背叛历史的方式哗众取宠、安抚人心”,闹成了一个大笑话。但这也反映出,美国人要睁着眼说瞎话、要否认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了,目的就是让美国人从那场不如意的战争中走出来,不要再对中国人充满恐惧。这是典型的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。
不仅如此,美国还不断以偏激的方式来“弘扬”这种“精神”。比如,无论哪任总统当政,总是对朝持否定和敌视的态度,小布什上台后,就说朝是“混蛋国家”,911事件后,直接把朝划入了“邪恶轴心国”。再比如,奥巴马对朝采取相对温和但依然敌视的“战略耐心”策略,与朝不接触、不谈判。再比如,希拉里无所不用其极地干涉六方会谈,采取各种方式激化南北矛盾,干扰半岛稳定。
他们代表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态度,而精英阶层又主导着美国的一切。这一点,我们应当警醒。
03.淡化中国
众所周知,朝鲜战争,主要对决的双方是中美。但在美国人为数不多的对朝鲜战争的作品中,总是以“西方中心论”的腔调来记述一切、评价一切,这都让历史变得不客观。
在这些作品中,总是凸显美军采取军事行动的正当性、美军的“勇敢献身”精神,对“联合国军”其他参战国家几乎只字不提,或者一笔带过。
而对中国的态度则更极端,直接选择无原则的淡化、甚至忽视。
比如,2001年,罗伯特李(不是美国人,是加拿大人,但你懂的)出版了一部《朝鲜战争》,内容详实细致,面面俱到,唯独有一点:不写中国。这说起来令人忍俊不禁,不提中国,那在朝鲜半岛苦战了三年、伤亡了上百万人的“联合国军”的对手是谁呢?是影子吗?还是空气?
再比如,2002年,斯潘塞塔克出版了《朝鲜战争政治、社会和军事历史百科全书》,里面关于中国的内容也是凤毛麟角。不但如此,甚至毫无依据地宣称:“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后就突然消失了”。那问题来了,第二次到第五次战役中,“联合国军”是和谁打的?影子吗?还是空气?
这种“绕着中国走”的写作方式,真的太幼稚了,好像小朋友打架闹别扭一样,我打不过你,我干脆就不说你,我只说我自己是怎么打的、我多么勇敢、我多么足智多谋——但关键是,大家都知道你输了,只有你自己在这里掩耳盗铃,不搞笑吗?
这就是西方,他们描述中国,总是喜欢把中国歪曲成西方概念中的中国,其理论就是“你自己什么样不取决于你实际什么样,而取决于我认为你应该是什么样。”
04.中国的态度
与美国相比,中国对这方面的记述和思考就相对客观。中国当然也赞颂志愿军战士的勇敢与无畏,弘扬他们保家卫国、舍生忘死的精神,但中国同样也正视这次战争中的不足与短板,总结经验教训,谋求更大发展。
因为这场战争,中国意识到,以后的战争将是现代化的战争,只靠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意志品质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建设现代化强军。
因为这场战争,中国意识到,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,不卑不亢,有底线、有气度,和而不同,才能共同发展。
因为这场战争,中国意识到,和平是永远不变的主流,半岛不能乱,他们未来自己的发展道路要由他们自己去选择、去实践,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半岛稳定的行为。
文章的最后,还是要缅怀长眠在白山黑水间的那近20万志愿军战士,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付出了生命,而如今,一个独立、富强、民主的现代化强国已经初具雏形,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慢慢实现的路上。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高速发展的和平环境,他们是我们心中永存的丰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