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南山:从巨头品牌被收购,看懂中国制造业真相

作者:宁南山 财经作家
编辑:三三
来源:正和岛
最近的十余年,是中国制造大发展的时期。
中国的崛起直接影响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。发达国家面对这种局面,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,他们要做的是尽量迟滞和阻止中国制造的发展和崛起。
除了直接用先进产品占领中国市场,收购也是比较重要的必杀技之一。通过收购消灭掉潜在竞争对手,从而达到狙击中国制造崛起的目的。
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,当年可谓家喻户晓,“活力28,沙市日化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,连小学生都会背诵。然而这个品牌,仅以6000多万人民币就出售给德国美洁时公司50年使用权,而德国方面把所有渠道和广告用来推自己的“巧手品牌”。当中方意识到问题,7年后收回活力28品牌时,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,品牌价值一落千丈。
同样的还有小护士、丁家宜、美加净、羽西、大宝等。现在我们日化产品市场上,外资品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。
那么,从中国制造的发展史中,我们可以看出哪些规律、哪些教训?
01、保留公司控制权,就有翻盘机会
2003年,南孚被吉列公司收购。
被控股后,为了避免和大股东吉列冲突,南孚被迫从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退出,延缓进军海外的步伐。
2005年,南孚被并入宝洁公司,宝洁试图借助南孚电池的渠道力推自己的全霸王电池品牌。由于南孚电池管理层始终保持独立经营,南孚业绩和市场份额良好。南孚品牌长期在中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,因此尽管宝洁力推自有品牌金霸王,却始终无法胜过南孚品牌。
2014年11月底,鼎晖投资以约6亿美元从宝洁公司手中收购南孚电池78.775%的股份。这个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的民族品牌,终得回归。
股权旁落是事实,但是我们要清楚,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运营人仍然是中国人,税收和公司运营支出主要都是在中国,中国仍然是主要受益者和控制者。
只要我们保留了公司控制权,仍然有完全翻盘的机会;只要控制权在手,外资不可能永远不套现,必然会有退出套现的一天。
02、国人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
很多人内心缺乏自信,认为中国公司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品牌,认为中国公司不可能战胜外国公司,出售格力就是典型。
2004年的珠海想要有世界500强企业,所以想通过出售格力的方式获得世界500强的开利投资。
十几年后,2017年的格力,其营收、市场份额和净利润都远远超过开利。
其实,那个时候的人有这种想法其实不奇怪,2003年中国才有多少家世界500强企业?11家。
那时候人们看报纸,会很关注中国企业冲击世界500强的情况。当时有报纸说,2010年会有50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,人们就有点吃惊。但现在有100多家了,而且后面还会出现更多。
当时很多人是不敢想象以后中国企业能做那么大的,更不敢想仅仅10年以后格力就进入世界500强了。
所以,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个事实,中国重回世界巅峰只是时间问题,近代几百年被外国人拉开技术代差的黑暗时期并不是常态,中国登上世界巅峰,在各个方面做得比外国人好才是常态。
另外,我国还有一点显著优于其他国家,就是在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力量上远比其他国家强大。
简而言之,在不自信情况下,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价值。比如活力28才6000多万元人民币就卖掉,这就是严重低估了自己的价值,而只有真正的有自信,才能最终让价值最大化。
03、如果不掌握主导权,合资很难得到先进技术
我国企业当年选择以出售股权和品牌的方式与国外巨头合资、合作,除了获取企业发展急需的资金以外,其实还寄希望于借助外资的品牌渠道打开国际市场,同时通过合资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。
但从实际经验来看,是外资通过收购股权,更多地获得在中国的销售渠道,打开中国市场,而不是帮助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。
反过来看,我国这些年崛起的,能够占有市场的优秀企业,比如吉利、华为、中车、海康、万华等,几乎都不是合资企业。
所以,不排斥合资,但是如果不掌握主导权,合资很难得到先进技术。

本文摘编自红旗出版社出版宁南山所著《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》,正和岛作为红旗出版社合作方,经授权发布
04、挺过危险期,中国反向收购时代已经来了
21世纪初期,我国有一个出售国有企业股权的小高潮,一方面是当年国有企业改制,激活企业活力的需要,另一方面当年的中国处于资本短缺状态,手握强大资金和技术的外国买家往往在收购中心处于优势地位,出手更大方,让一些经营处于困境的中国企业选择出售给外资。
但是,现在不同了,中国资本强大了,不管是国家还是民间都有强大资金,所以现在我们仿效和反击的机会来了。
反击是对发达国家进行反击,我们要认识到一点,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2位,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上20多个发达国家,除了美国以外,我们的资本力量比其他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要强大。
实际上,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进行收购的统计来看,欧洲被中国收购的先进企业最多。而对我国收购提防度最高的是美国,例如我国紫光想收购存储器制造商美光,美国坚决不卖。甚至连我们想收购德国的芯片设备制造商例如爱思强等,美国也不让卖。
当然,美国不卖,中国也可以自己做。中微半导体的MOCVD设备,就完全实现了对爱思强MOCVD设备的替代。现在该领域已经呈现我国中微和美国Veeco世界两强之势,而爱思强则日益衰落。
美国不仅对自己的核心资产一律不出售,高科技公司、高科技产品都不卖给中国,甚至还直接打压中国最优秀的企业,阻止他们进军美国;不仅阻止我国企业进军美国,甚至反过来以贸易战方式打压我国还局限在本土的高科技产业。
不难看出,美国是我国崛起道路上的强大对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