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坐下1分钟就被劝走”,不消费会赶人?星巴克回应!
近日,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,星巴克开始实行 " 消费入座 ",不消费会被 " 礼貌劝走 "。此外,还有网友称有星巴克门店桌上摆放 " 消费入座 " 的牌子,网友猜测这是星巴克开始提醒顾客需要消费才能入座。
相关内容引发热议,冲上微博热搜。
不消费入座,星巴克会劝离?最新回应
据经视直播报道,5 月 21 日,在陕西西安,有网友发布视频称,在一家星巴克,一名男子刚坐下一分钟就被店员劝走。
视频显示,男子询问," 不让坐是吧 "?星巴克员工则回应," 你要坐就手机下单,你可以去商场那边坐 "。最终,这名男子起身离开。
视频发布者称,他看到店员一共劝走了 3 拨人。
5 月 22 日,记者搜索发现,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,星巴克开始实行 " 消费入座 "。
社交平台上关于星巴克消费入座的讨论。
还有网友称,星巴克下达 " 礼貌劝走 " 的通知。
这名网友发文称:" 星巴克真不错,但每次消费,我消费不起,又失去一个发呆的好地方。前几天看见说不消费也可以,实际不行,会赶人,比如会不停找你点单。" 这名网友表示,自己这次去星巴克就是坐一会,没有点单,因为工作人员不停地 " 劝点单 ",最终,这名网友起身离开。
该帖文评论区里,有不少网友留言讨论。有人认为既然没有说必须消费,就不应该 " 礼貌劝走 ";也有人认为,应该 " 尽量消费吧 ",否则想消费的可能没座位。这名网友也在评论区回应," 其实应该点单的,希望星巴克一直开下去 "。
对此,不少网友表示支持,认为 " 以免想喝的人没位子 ",也有网友支招,星巴克如果真要实施这项政策,可以在座位上立个牌子,写上 " 消费入座 " 几个字,否则被劝离很尴尬。
那么,消费才能入座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吗?
据经视直播报道,星巴克官方客服回应称,星巴克的确有 " 消费入座 " 一事,如果不消费会被店员礼貌劝离,但星巴克不会强制顾客消费。
律师:或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
商家驱赶未消费入座者,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?
据九派新闻报道,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黄凯玲律师、杨恩雄律师对九派新闻表示,很多奶茶店或者咖啡店的门口放着桌子、凳子,没有消费能否就座或使用,这个一直有争议。
律师称,如果店方允许顾客使用,那么就意味着店方提供了服务,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的规定,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,适用本法。
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,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,应当恪守社会公德,诚信经营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;不得设定不公平、不合理的交易条件,不得强制交易。
律师还表示,星巴克在几年前就更新了员工手册,规定称,允许没有消费的客人在店内就座或使用洗手间。换言之,星巴克已向就座者提供了服务,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星巴克应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。此次事件中,若店员驱赶没有消费的就座者,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星巴克中国营收下滑
市值已较去年年末蒸发超 1400 亿元
星巴克于近期披露的财报显示,在截至 3 月底的 2024 年第二财季,星巴克营收 85.63 亿美元,同比下滑 1.8%; 归母净利润 7.724 亿美元,同比下滑 15%。
截至第二财季末,星巴克在华门店数达到 7093 家, 环比净增长 118 家。
当期,星巴克中国营收 7.058 亿美元, 同比下滑 8%,其中同店销售同比下降 11%,主要由于可同比交易量下降 4%,平均客单价下降了 8%。
" 宏观压力导致本季度流量下降,这受到偶发顾客减少、节假日模式变化、高度促销环境和去年市场重新开放后顾客行为规范化的影响。" 在财报电话会上,星巴克首席执行官纳思瀚 ( Laxman Narasimhan ) 如此解释中国市场波动。
背后是,市场增长放缓及残酷价格战延续。
这是行业步入价格战的第二年。
4 月 29 日,库迪咖啡宣布现行门店补贴政策将延长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,该政策覆盖现有门店和未来新开门店,不同门店根据房租和竞争等不同因素,可以获得不同金额的补贴,最高单杯可补贴至 14 元。截至 5 月 10 日,在北京,瑞幸 9.9 元产品限品类且针对个人限量。库迪则继续满场 9.9 元。
如此市场明显是对星巴克有影响的,譬如自诩高端的该品牌客单价下滑。
截至 5 月 23 日收盘,星巴克股价报收 78.305 美元,跌 2.99%,总市值 886.96 亿美元,较去年末已蒸发约 200 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 1450 亿元)。
加速下沉
至少,星巴克在口头上不愿意参加价格战。
纳思瀚强调,星巴克是一个高端品牌。一个案例是,星巴克正在华推出更多新品。第二财季,星巴克中国共推出 27 款新品,推新数量是上一个季度的两倍,是去年同期的三倍。该品牌称,意榄朵系列饮品获得超越预期表现。
同期,星巴克 90 天活跃会员规模突破 2100 万,达到历史最高点,会员总数超过 1.27 亿。会员销售占比增至 75%。金星会员消费频次同样实现增长。
另外,当期,星巴克中国数字化业务(专星送和啡快)占比近 52%。其中,啡快业务占比达 26%,专星送同店销售额实现增长。
但这依旧无法改变星巴克在华营收下降态势。眼下,该公司将增量放在了下沉市场。
" 鉴于下沉市场强劲的新门店经济效益,进一步在下沉市场,尤其是新的县级城市拓展新店。" 纳思瀚说。
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也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,在中国近 3000 个县级以上城市,星巴克已经覆盖了近 900 个。本季度,下沉市场的 90 天活跃会员规模增长迅猛,会员增速超过高线城市。会员销售额增长可观,销售增速为高线城市的两倍。
此前,王静瑛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在低线城市需要更精细化运营。" 当我们进入一个县时,有一个非常不同的方法,以确保不只是开一家门店,而是为该地区、为该社区开设一家门店。" 她称。这预示着,从管理上,星巴克需要更灵活。
此外,下沉市场究竟有多少购买力是个绕不开的问题。
如今是个追逐性价比的年代。各家财报显示,一季度,肯德基客单价同比下滑 6%、必胜客客单价同比下滑 12%,太二酸菜鱼 / 怂火锅 / 九毛九客单价格分别为 73/116/57 元,较去年上半年分别下滑 2.7%/ 下滑 4.1%/ 下滑 3.4%。2025 年,海底捞客单价已降至 100 元以下(99.1 元)。和府捞面透露,产品总体降幅在 30% 左右。
" 我们过去对产品定价 34、35 元几乎是没有犹豫的。现在定价会考虑市场因素。"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。
从更宏观视角看亦是类似趋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为 6.2%,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在一季度达到 8.3%,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。
这意味着,在收入构成中,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于消费,反映出公众消费意愿增强。也代表消费继续增长难度更大了。
如此态势上,星巴克选择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低的下沉市场加码,无疑是场冒险。
按此前规划,2025 年,星巴克计划在中国 300 个城市开设 9000 家门店。
本期编辑 黎雨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