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维康夫妇 AA 制 49 年,一个鸡蛋计较,现今生活状况引关注。
京剧舞台上,李维康让人看了就忘不了,好多戏迷都特别喜欢她、尊敬她。
而在生活里,她和丈夫耿其昌那长达49年的AA制婚姻,更是让大家好奇得很。
1947年,李维康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
爸妈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学生,对京剧痴迷,是地地道道的京剧票友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,李维康从小就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她小时候经常跟着爸妈去剧院听戏,才两三岁的时候,就能跟着爸妈哼几句京剧。
回到家,她就把小房间当成舞台,模仿京剧里人物的样子,一会儿摆个姿势,一会儿走几步台步,玩得不亦乐乎。
1958年,11岁的李维康考上了中国戏曲学校。好多有名的老师,比如华慧麟、程玉菁、方连元、赵桐珊都教过她。
在这些老师的精心教导下,李维康进步特别快。
她在《坐宫》《白蛇传》《杨门女将》《三娘教子》等30多部传统戏里演主角,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惊讶她的演出,都叫她“京剧奇才”。
李维康不光在表演上努力,还特别热心参加学校的活动。
她性格开朗,总是笑嘻嘻的,谁要是有困难,她都会去帮忙,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。
1966年,李维康快毕业的时候,特殊时期来了。
因为她在学校太优秀,就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。
那些人诬陷她,还对她进行批斗,让她写检查,说她和北京市长彭真有关系。
李维康觉得特别委屈,她根本就没见过彭真,可那些人根本不听她解释,还对她动手动脚,揪她头发,扇她耳光。
那段时间,她心里特别痛苦,晚上睡不着觉,眼泪把枕巾都湿透了,头发也一把把地掉。就在李维康最难过的时候,耿其昌出现在她身边。
耿其昌也是北京人,善良、正直,跟她一样大,在学校学老生。
每次看到李维康被欺负,他心里很同情。
那时候其他同学都躲着李维康,只有耿其昌对她好。
他偷偷给李维康写纸条,上面写着“你是好人,我相信你”。
就这几个字,给了李维康很大的力量。
他还偷偷从食堂打饭给李维康送到宿舍,看着她吃。
李维康慢慢在耿其昌的关心下,从消沉中走了出来。
她心里想,一定要好好活着,不能被这些人打倒。有一次,李维康在宿舍楼下练嗓子,突然一块砖头从四楼窗户飞过来,差点砸到她。
幸好她反应快,一闪身,砖头擦着她头发掉地上了。
她吓了一身冷汗,不过她看清了是谁扔的砖头,但她没去找那个人麻烦。
很多年以后,那个人生活遇到困难,李维康还大方地给他捐钱。1966年4月,李维康被中国京剧院借去排演《平原作战》,可是学校的人不让,三次把她从京剧院要回去批斗。
这时候耿其昌一直陪着她在京剧院和学校之间跑来跑去,就怕她再被人欺负。
就是在这样的患难中,李维康和耿其昌的感情越来越深,他们偷偷地相爱了。1966年6月,中国京剧院又来借李维康,她就说:“你们别借了,如果觉得我还行,就把我调过去吧。”
后来中国京剧院费了好大劲,把她提前调进去,这才让李维康脱离了学校的苦海。
从那以后,她就更努力地演京剧,慢慢在京剧界有了名气。
1974年,李维康去美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。
在纽约,有两家艺术团体看中了她的才华,想让她留在那儿发展,还说给她高薪、绿卡。
但李维康想都没想就拒绝了。
她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,京剧的根也在中国。她特别感激老师的教导,也热爱祖国这片培养京剧的土地。
她说:“京剧是国粹,只有在中国,才能发展得好。”
回到中国京剧院后,她还是一心扑在京剧上。
1975年,李维康和耿其昌结婚。
婚后,因为工作忙,他们经常到处去演出,没多少时间在一起,但感情一直很好。1978年,耿其昌从北京京剧院调到中国京剧院,和李维康成了同事。
这下他们有更多机会一起演戏,搭档特别默契,成了京剧界的一对模范夫妻。
他们一起演了好多经典剧目,像《秦香莲》《龙凤呈祥》这些。
李维康在台上唱戏的时候,耿其昌就在旁边给她搭戏。
在生活里,李维康和耿其昌一直实行AA制。
这是因为李维康心疼丈夫,也想为家庭出份力。
他们结婚的时候,京剧演员工资不高,家里花销又大,有了孩子后更紧张了。
李维康知道丈夫工作辛苦,就想和他一起分担。
一开始耿其昌不同意,他觉得自己是男人,就该养家。但李维康坚持要平等,说夫妻就得互相帮忙。最后耿其昌没办法,就同意了。
在AA制的生活里,他们各管各的钱,家里的开销也一起分担。买菜做饭花的钱,他们一人出一半。要是吃饭的时候多了个鸡蛋,也会平分着吃。
这种生活方式看起来有点奇怪,但他们觉得挺好,很少因为钱的事吵架,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京剧上。
1981年,他们的女儿出生了,随之而来有了很多麻烦。
因为工作忙,李维康和耿其昌没时间照顾女儿,只能请保姆。
女儿才三个月大,李维康就得出去演出,把女儿交给保姆。保姆就带着女儿在京剧院食堂吃饭。
女儿大一点的时候,他们想让女儿学钢琴和小提琴,可他们没时间送女儿去上课,最后女儿就没学成。李维康觉得特别对不起女儿,没当好妈妈。
那个年代京剧市场小,为了让京剧院经营下去,李维康每年要演好多场戏,有时候一天两场。这么高强度的演出,把她身体累垮了。
她经常演完戏就累得站都站不住,直接瘫在地上。
1984年,中国京剧院二团发不出来工资,李维康和耿其昌就决定把剧团承包下来。
他们带着80多个人到处去演出。出去演出的时候,为了省钱,他们住不起宾馆,就睡在后台,衣服都不脱。吃饭也是自己买菜做,吃得很简单。
他们演的都是《凤还巢》《红鬃烈马》这样的大戏,李维康每次都演女主角。
她不光要演好戏,还要管剧团的事,和演出方联系、做宣传、管票务这些事都得她操心,特别累。
1985年,李维康接到老版电视剧《四世同堂》的邀请,让她演女主角韵梅。
虽然她已经很累了,但因为喜欢表演,就答应了。拍戏的时候,她一边要演电视剧,一边还要顾着剧团的演出,两边跑。
她把韵梅的善良、勤劳、坚韧都演出来了,凭借这个角色,获得了第四届大众电视“金鹰奖”最佳女主角奖。
不过她拍这部剧没拿多少钱,总共就500元片酬,但她还是挺高兴的,因为观众喜欢她演的角色。
因为一直这么劳累,李维康的身体越来越差。
她得了严重的贫血,每次来月经都流很多血,血色素只有7克,有两次在演出的时候都晕倒了。
1988年,她做了腹部手术,手术费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,每年光医药费就得花将近两万元。
虽然是有名的京剧演员,还是剧团团长,可她根本看不起病,只能减少过药量,结果身体更差了。
直到1992年,文化部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,让中国京剧院给她报销医药费,她这才松了口气。1996年,李维康又做了一次手术,身体还是不太好。
1997年,她退出团长位置,又回去当普通演员。
这时候女儿长大了,为了弥补对女儿的爱。她现在开始学做饭。虽然她做的饭不怎么好吃,但女儿特别高兴,因为能吃到妈妈做的饭了。
只要不演出,她就和女儿聊天,帮女儿解决问题。慢慢地,母女俩关系越来越好。
1999年,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;2003年,女儿考上研究生;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,自己找了个不错的工作。
2010年,女儿结婚有了孩子,李维康和耿其昌就成了姥姥姥爷,一家人过得特别幸福。现在李维康和耿其昌年纪大了,演出少了,但他们对京剧的热爱一点没减。
他们把很多精力放在教年轻演员上,把自己的经验和本事都传给年轻人。还积极推广京剧活动。
如今李维康和耿其昌已经一起走过了49年。
他们的婚姻就像京剧一样,经历了很多风雨,却越来越珍贵。
AA制的生活没影响他们的感情,反而让他们更珍惜对方。
我们普通人也该学习学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