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名将之东北军李杜
民国时期,日本人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,把东北军主力撤到关内,导致整个东北被日本人占领。
虽然张学良没有率兵抵抗日本关东军,但还是有不少东北军的将领,自发的率领部队,和日军进行战斗,就算最后战败了,还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。
李杜是东北军的中高级将领,在清朝末年的时候,就是清军的基层军官,民国成立后,加入了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。李杜属于“吉林王”张作相的部下,在吉林剿过匪,在郭松龄反奉战争中,李杜立过大功。
东北军战士
“九一八事变”爆发时,李杜担任依兰镇守使,他没有被大汉奸熙洽拉拢,建立了吉林自卫军,坚持和日伪军作战。后来日军重兵进攻吉林自卫军,有很多自卫军的将领都投降了日本人,而李杜宁愿把部队撤到苏联,也不愿意向日军投降。
当李杜从苏联回国后,他多次想返回东北,继续组织部队和日军作战,可是都没有成功,只好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担任虚职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李杜坚决反对内战,到处参加反战活动,在新中国建立后,也有了好的归宿。
李杜
1880年,李杜出生于辽宁省义县,他的出生家庭属于半农半商,家里有兄妹四人,李杜是长子。他六岁的时候进入私塾,学习成绩很好,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,他也是家里的希望。
李杜十九岁的时候,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变差,使他不能继续读书了,只好跑到县城的锅炉房当伙计。
1900年,八国联军侵华,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《辛丑条约》,当时有很多战败的清军逃到了东北。在撤退的时候,有很多清军士兵在当地抢劫,有一次有一伙清军士兵,在李杜去所住的村子抢劫。那时候李杜从县城回到家,看到清军在殴打自己父母,李杜就跑去清军拼命,结果被打了一枪,幸好没有伤到要害,捡回一条命。
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
经过这次劫难,李杜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很不满,发誓自己如果以后带兵,肯定不会扰民,要为百姓解决匪患。当时义县有清军驻扎,李杜就跑去从军,因为他有一些文化,所以被安排当了司书,负责管理部队的军饷。
1905年,日俄战争结束后,东北各地开始组建民团,李杜在义县加入了当地民团,他在和土匪的作战中表现英勇,被升为了班长。后来他被推荐进入东北讲武堂,等他毕业以后,在奉天新军里面担任连长级别的官职。
1908年,李杜升为奉天新军的教官。
1911年,武昌起义爆发,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,当时李杜在奉天巡防营里面当管带。李杜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后,他率先剪去了辫子,然后保护自己辖区里面的革命党人。
1912年,民国成立后,李杜当上了营长,率兵驻守在锦州,负责保护当地的铁路。
1917年,李杜升为东北陆军的团长,当时日本人支持满清贵族和蒙古贵族,准备在东北搞独立,而且气焰嚣张。奉系的吴俊升,率领一个师到南满铁路的郭家店平叛,可是叛军有接近一万人,吴俊升的进攻被迫中止,等待张作霖的援兵。
吴俊升
当张作霖的援兵到了,吴俊升对叛军发起进攻,成功击毙了匪首巴布扎布,可是叛军还在继续顽抗。这次叛乱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深的伤害,李杜为了让当地百姓少遭战火,就给吴俊升说了自己的剿抚计划,希望自己去劝说叛军停止抵抗。
李杜一个人前往叛军的营地,叛军首领对他的胆色很佩服,经过二十来天的劝说,叛军终于选择投降,把日本人支援的军火都交了出来。
1917年秋天,李杜孤身入虎穴,成功劝说叛军投降的事情在军中传开,军中很多人对他很佩服,这让吴俊升非常嫉妒,于是就开始排挤李杜,面对吴俊升的排挤,李杜只好选择辞职。
1918年,李杜来到张作霖身边,担任运输大队长。
1919年,李杜调往北京,担任将校研究所所长、军事科长等职。
1921年,孙烈臣担任黑龙江督军,他很看好李杜,就把李杜调到了黑龙江,担任山林警察局局长,负责剿匪的事务。
1922年,孙烈臣调任吉林省督军,李杜也跟着去了吉林,担任军械厂的厂长。
张作相
1923年,张作相当上吉林省督军,他也很看好李杜,任命李杜为吉林省警备司令,兼长春戒严司令。李杜在任职期间,成功的劝降了吉林大土匪“老白龙”,当地的匪患好了很多。
李杜在长春的时候,通过“老白龙”的关系,把女土匪驼龙给抓住了。这个驼龙在东北的名气很大,而且还是个大美女,吴俊升和张学良听说驼龙被抓了,都想见一见这个女土匪,这让李杜不好办。在部下的提议下,李杜不想夜长梦多,于是立马把驼龙给枪毙了,顺便把驼龙给枪毙前的照片给了张学良和吴俊升。
驼龙
吴俊升本来就和李杜不对付,他对李杜的做法非常不满,觉得李杜一点面子不给他,于是就在张作霖面前,诬陷李杜贪污军饷,就把李杜给关押了。李杜的夫人听说丈夫被关押,就跑到大帅府,找张作霖说理。
李杜的夫人叫王者培,原本是大户人家的闺女,不光有文化还会使双枪,是一个女强人。王者培来到奉天城的大帅府,可是卫兵说张作霖不在,于是她就带着几个随从去省参议会,在那里大闹。省参议会的官员,看出王者培不是个一般女性,就说释放李杜他们不能做主,这件事还是要找张作霖。
王者培又来到大帅府,守门的卫兵又说张作霖不在,在争吵的时候,王者培把一个卫兵给打倒,当时张作霖正好和寿夫人从外面回来,问清楚事情后,就让王者培进了大帅府。王者培进屋后,就把李杜被诬陷的事情,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作霖,虽然张作霖知道李杜是被诬陷,但是吴俊升是自己结拜的二哥,又不能不给他面子。
寿夫人对王者培一见如故,就在旁边劝张作霖放人,还说王者培是一个女中豪杰,能有这样一个媳妇,李杜的人品肯定也不差,最后张作霖让吴俊升把李杜放了。
寿夫人
李杜被释放后,和王者培一起去见张作霖,张作霖也觉得李杜是个人才,就让他去依兰当兵工厂厂长,从此李杜有了张作霖当靠山,吴俊升为不敢把他怎么样。
1925年,奉军大将郭松龄,率领七万大军,从关内杀回了关外,要张作霖把大权交给张学良。当时李杜率兵驻守在山海关一带,他在和郭松龄部战斗的时候,表现的非常英勇,等战乱平息后,张作霖任命李杜为师长。
后来张作霖要派兵攻打冯玉祥的国民军,而李杜不愿意打内战,觉得这样只会苦了老百姓。张作霖拿他没有办法,只好让他当依兰镇守使,但是降了他的军职,让他担任旅长,李杜也没有放在心上。
1927年,李杜在担任依兰镇守使期间,对官员特别严格,不许他们欺压百姓,而且还大力剿匪,和大搞建设,造福了百姓,所以李杜在依兰的威望很高。
1931年9月,日本人发动“九一八事变”,一枪不费的占领了奉天,当时张作相在老家处理家事,就把吉林的军政大权暂时交给参谋长熙洽处理。可是熙洽已经和日本人签订了投降协议,九月二十一日,日军兵不血刃的进入吉林,熙洽接任吉林省伪省长之职,宣布和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。当时李杜的辖区归熙洽管理,李杜接到熙洽的投降命令后,坚决不投降,发誓要和日军对抗到底。
熙洽
熙洽投敌叛国后,李杜积极准备粮草,联合其他力量一起抗日,他当时有三个团的兵力,分别驻守在佳木斯、依兰一带,他的部属都愿意和他一起抗日。
李杜把主力集合在依兰,并且组织民团配合正规军作战,还和马占山、邢占清等抗日将领取得联系。当时冯占海在拉林被日军打败,李杜派兵支援冯占海,还派人监视着哈尔滨的一举一动。
当熙洽在吉林建立伪政权后,有很多东北军的败类投靠了熙洽,熙洽一直想劝降李杜,要把伪吉林省长官公署参谋长之职给李杜,可是被拒绝了。熙洽还不死心,他派出李杜的好友,伪省木税局局长翟景儒,去依兰劝李杜投降,可是也没有成功。
熙洽劝降不了李杜,他就对李杜的部下出手,企图破坏抗日阵营,李杜知道这件事后,立马撤换了几个意志不坚定的县长,然后在民间组建民团,让他们配合抗日。
当时李杜的家人都在吉林省城里面,熙洽亲自送礼物到李杜的家里,李杜的父母和妻子、孩子都在家里。王者培不敢直接拒绝熙洽的“好意”,就收下了礼物,表面答应会劝李杜投降。等熙洽走后,王者培连忙收拾东西,趁夜带着一家人,离开吉林去了依兰。
王者培带着家人找到李杜后,李杜觉得自己在带兵打仗,把家人留在身边很危险,就派了几个卫士,护送家人到天津去,李杜三弟李雨霖任天津保安队总队长。李杜把家人送走后,就彻底放心下来,坚持抗日。
东北军战士
1932年,李杜率兵参加了哈尔滨保卫战,日军集合了一个旅团,还有五个旅的伪军,朝着哈尔滨进攻。李杜率兵和日军激战,可是在关键时刻,自卫军的旅长王端华,突然向日本人投降,哈尔滨外围阵地的守军,也都撤到城内。最后抗日自卫军很多人都投降了,可李杜却坚决不降,但是哈尔滨保卫战也失败了,李杜只好率领剩下的人撤到苏联。
1933年5月,李杜绕道欧洲回到国内,参加了宋庆龄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。
宋庆龄
1934年7月,李杜在上海参加了中国民族自卫委员会,担任武装部部长。
1937年2月,李杜在上海就任,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,多次希望回到东北领导抗日,但是没有成功。
1939年,李杜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职,担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。
1940年,李杜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议。
1942年,抗日联军司令部被强行解散。
1946年,李杜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。
1947年,李杜反感蒋介石发动内战,他在国内到处参加反战活动。
1950年,新中国成立以后,李杜当选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。
1956年,李杜因病去世,终年七十六岁。
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,如果方便请大家多多点关注。
声明: 历史公共信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